|
曾获毛主席13次接见的农民女英雄──龙冬花 |
|
文/石正雄 2021年11月12日 来源:红色文化纪念中心 子夜星网站整理编辑
|
新中国刚刚成立时,洪水作为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经常发生。而在抗洪期间,也涌现了不少青年模范英雄,当时的女青年龙冬花就是其中之一,她以“不要命”的革命精神带领社员们奋战在抗洪一线的英雄事迹最为突出。1956年1月30日,她被邀请出席了政协二届二次会议,并受到毛主席接见。她作为劳模代表主动向毛主席敬酒时,毛主席夸赞她说:“原来你就是龙冬花啊,我早就听说过你的事迹,你做得很好,很好。” |
|
|
1956年龙冬花26岁在安徽行政学院学习时留影
(一)“不要命精神”
1929年11月,龙冬花出生在安徽省通城县罗塘将军村的一个贫苦家庭,由于她在很小的时候就没有了父亲,所以从小就只能和母亲相依为命。
然而,凭借母亲一个人养活一大家子人还是很吃力,所以为了减轻家庭的负担,就在龙冬花15岁那年,母亲就把她送到了贵池县去乌沙夹柳城村的一户人家当做了童养媳。
虽然龙冬花的家境贫寒,但是她时刻不忘父亲的教诲,一直都在学习看报,在村里,心地善良的龙冬花也有着很好的口碑,深受乡亲们的喜欢。
龙冬花生于国家动荡的时代,成长在中国共产党发展壮大的时代。所以,新中国成立之后,龙冬花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参加了土改和民主反霸运动,很快在当地成为了先进分子。
与此同时,龙冬花为民服务的信念更加坚定了,心中产生了强烈的入党愿望。
新中国刚刚成立之初,国家百废待兴,然而,农村的发展更是缓慢。1952年初,当时仅仅只有23岁的龙冬花,主动站出来担任组长,组织贵池县柳城村村民建立了幸福互助组。
互助组刚刚建立之初,大多数村民对互助组并不抱希望,所以参加的人并不多。
然而,面对这样的情况,龙冬花并没有放弃,相反她看到大家的积极性不高,便挨家挨户去介绍互助组宣传互助组的好处,最终,在她的努力之下,村民的积极性显著提高,竟然就有三百多户人加入了互助组。
就在当年,鉴于龙冬花的良好表现,组织批准龙冬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而就在这一年,龙冬花又干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1952年夏天,江淮地区迎来了数月的大暴雨,长江水位猛涨。而龙冬花所在的地方正好就在长江的江堤上,面临如此紧急的情况,龙冬花身先士卒带领乡亲们抗洪。
当时在上级领导的决策下,决定让龙冬花带领她的幸福互助组成员参加排涝保堤的任务,虽然当时龙冬花的年纪不大,但上级领导却非常相信她,当时公社的书记告诉龙冬花:“这十三万人口、几十万亩耕地的乌沙大圩,我就交给你了!”
对此,龙冬花虽然心中万分忐忑,但还是接受了这个任务。
洪涝面前,分秒必争!看着汹涌袭来的狂风暴雨,龙冬花马不停蹄地带着几百人奔赴前线。面对这来势汹汹的洪水,纵然她心中也很是担心,但当他考虑到如果不尽快抗洪很有可能将会威胁到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为此,龙冬花埋头苦干,在前线抢险,一刻也不曾停歇,整整干了十几天都没有休息。
身为几百人的领头人,龙冬花一刻都不敢松懈,始终守在堤口,以防意外的发生。然而,看着连续下着的大暴雨,越来越高的水位,龙冬花的心中也非常忐忑。
正如龙冬花所料,意外真的发生了。
那天,龙冬花正在和群众巡查堤坝时,发现堤上出现了一处管涌。如果他们不尽快解决的话,大水冲过了堤口,大坝很有可能随时坍塌。
就在这时,龙冬梅马上跑回家去想用什么东西来堵住这个口子,但她找了一圈都没有找到什么东西来堵住堤口。看着湍急的洪水,龙冬梅想到:“这堤坝后面就是十多万百姓的身家性命和十几万亩耕地,绝不能让洪水过来!”
想到这里,龙冬花没有多想,奋不顾身地跳进了洪水中,用自己的身体来堵住管涌。
看着龙冬花的举动,在场的人十分震惊,说不出话来。几个年轻的组员最先反应过来,惊呼道:“组长,你不要命了,快点上来!”
然而,龙冬花依旧坚挺的站在水中,眼看洪水已经没过了她的大腿,在汹涌的洪水面前,她单薄的身体被冲得风雨飘摇,随时都有被冲垮的可能。尽管如此,龙冬梅始终没有表现出来一丝惧怕,反而坚定地站在洪水中,像一位真正的女英雄一样说道:“堤下就是我们的亲人,我绝不能让洪水过来,哪怕为此付出生命!”
周围的群众看到如此“不要命”的龙冬花,默默想到就连这样的一个弱女子就能这么拼命,他们还有什么理由站在岸上看着她独自一人承受呢?
紧接着,这些村民一个又一个地跳了下去,与龙冬花并肩作战,抗击着洪水。他们用自己的身体堵住管涌,直到救援到来。最终,他们终于保住了长江大堤。
洪水过后,龙冬花的事迹传遍了全国,得益于她积极地抗洪表现,龙冬花被特批加入了共产党,与此同时,她还被评为了安徽省农业劳动模范。
(二)不服老的龙冬花
1979年4月,由于接连下了几天春雨,江水再次上涨。洪水再一次肆虐了龙冬花的所在地贵池县,回想起上一次发洪水,龙冬花才仅仅23岁。但如今的龙冬花已经退休,而就在这个紧急时刻,已经身患重病的龙冬花依旧像27年前一样,自告奋勇站出来,带领190多名社员来到了12公里外的杜湖挖防汛石。
那个时候的龙冬花,由于在二十多年前跳洪水堵缺口时,留下了腰伤,并且她还需要按时服药,如果现在龙冬花去抗洪前线,病情可能会更加严重。对此,村民纷纷建议她留在村里。
然而,此时的龙冬花摆摆手,微笑道:“这段堤连着千万人的生命,上万亩的庄稼,这并不是一件小事。我现在还没有到手不能动、嘴不能张的时候。”
话音刚落,还没等大家说话,她就带着自己的15副中药,与社员一同出发了。
在当时看来,已经身患重病的龙冬花就连走路都已经十分困难了,而如今她却坚持奔赴抗洪前线。在她看来,虽然自己的身体情况并不好,但自己总能出出力,这样一来,大家也都能够安全。她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时刻考虑着人民的安危,这样的精神是无人能及的。
在进入抗洪前线之后,龙冬花一干就是十多天,任务一天比一天重。而龙冬花的病情也一天比一天严重,腿上也都已经浮肿。
但尽管如此,她依旧没有喊苦喊累,坚持奋战在前线。挖得累了,她就站起身喘喘气捶捶腰,看着如此劳累的龙冬花,身边的社员们再也看不下去,好几次都抢下龙冬花手中的工具,心疼地说道:“龙劳模,你不是铁打的,你就在这指点指点就行啦”。
对于龙冬花来说,既然自己已经来了前线就要出力,要她指挥别人这事她做不到。看着社员抢走了她的工具,龙冬花立即抢了回来,说道:“这是老毛病了,顶一顶就过去了,人家干活,我站在旁边指手画脚的,我没这习惯!”
时刻关心汛情的龙冬花一直在担心着抗洪,每天早上只喝一碗中药便急匆匆地和船工一起去挖防汛石,就在抗洪期间,龙冬花和六名船工挖了将近7吨半的石头。
那一次的抗洪工作完成之后,龙冬花被立即送到了医院,经过检查发现,她的腰椎和胸部都有着严重的损伤,不仅如此,胃病和风湿也非常严重,而她这一身的病都是抗洪留下来的。每当人们说起龙冬花的英雄事迹,总会抹着泪说道:“她的病都是为大家累出来的。”
对于自己的英雄事迹,龙冬花几乎很少跟家里人说,就连他的儿子陈建国也曾说道:“我们都是从报纸和村里人的口中,才得知母亲的这些事迹,她很少会主动跟家里人说。”
但母亲却经常教育他们多为群众服务,只有大家的生活好了,国家才会好。
(三)给毛主席敬酒
1956年1月30日,政协二届二次会议在北京召开,龙冬花作为特邀代表出席了这次会议,那时的她心情十分激动,她知道这次很有可能会见到毛主席,为此她在家里翻箱倒柜,找出了几件比较新的衣服,便踏上了去往北京的路。
果然,龙冬花来到北京之后,真的见到了她日思夜想的毛主席。会议结束之后,周恩来总理在怀仁堂举行了接待宴会来招待全体政协委员,当时,毛主席自然也出席了这场会议。
然而,令龙冬花没想到的是,她竟然被安排在和毛主席同桌吃饭,这样的消息令她既紧张又激动。
当时的龙冬花受全体农村政协委员的委托,作为代表要向毛主席敬酒。宴会开始的时候,龙冬花小心翼翼地走向毛主席,虽然紧张的情绪让她止不住地颤抖,但她还是依旧控制着自己,告诉自己决不能在毛主席跟前出洋相。
龙冬花在宴会上向毛主席敬酒
当他走到毛主席跟前时,用双手举起了酒杯,准备向他敬酒。站在一旁的周总理看出了她的紧张,便向毛主席介绍到:“这位就是安徽省贵池县幸福农业社(由柳城村互助组扩编而成)初级社社长龙冬花同志,她是来给您敬酒的。”
听到周总理的介绍后,毛主席立即站了起来,一手端着酒杯,另一只手握着龙冬花的手,笑着说道:“原来你就是龙冬花啊,我早就听说过你的事迹,你做得很好,很好。”
听到毛主席这么夸奖自己,龙冬花非常激动,按捺住激动的心情,对毛主席说道:“主席,这都是我应该做的,一切为人民服务,谢谢您的表扬!”
看着龙冬花想要给自己敬酒,一向不爱喝酒的毛主席,破天荒地为龙冬花喝了一杯酒,他微笑着说道:“姑娘,你多喝,我少喝一点。”
这时的龙冬花,一只手端着酒杯,另一只手紧紧地握着毛主席的手,崇拜地望着毛主席,之后一饮而尽。
喝完这一杯酒之后,龙冬花还觉得应该代表自己的丈夫向毛主席敬一杯酒。
随后,她说道:“主席,我爱人在解放军部队里当了一名空军,他也非常想见到你,我能代他再向您敬一杯酒吗?”
看到如此热情的龙冬花,毛主席尽管不爱喝酒,但还是毫不犹豫地答应了龙冬花的请求,说道:“那我就再喝一点吧。”
于是,龙冬花拿着酒又敬了毛主席一杯酒,就在当时,龙冬花向毛主席两次敬酒的瞬间被新华社的摄影记者记录了下来,随后被刊登在《人民日报》等国内的各大报刊上。并且还被制作成年画,挂在了千家万户的厅堂中,而龙冬花的事迹最后也被编入了小学课本。
在这之后,龙冬花先后共13次受到毛主席的接见。
在这期间,全社先后有六次遭遇洪灾,而她始终带领着社员奔赴前线抢险,最终在她的努力之下,六次洪灾全部取得了胜利。
1979年那场洪灾过后,由于长期的雨水浸泡,龙冬花旧病复发,再添新伤。但即便如此,她还是不肯接受住院治疗,在她看来,集体的利益要放在个人利益之前,现在自己已经这样了,但还是能够为公社出一把力。
儿子陈建国得知母亲的病情之后,非常心疼她,希望她能够好好休息养伤。但龙冬花并不在意,等到身体稍微好转之后,龙冬花就又回到了公社带领社员工作。
就在这一年,龙冬花被任职为贵池县妇联副主任,并且还获得了全国“三八红旗手”的荣誉称号。如今,尽管还有很多任务在等着她,但她的身体却不允许她再工作了,在工作期间,由于劳累过度,龙冬花经常晕倒在岗位上。
得知她的身体情况之后,组织上决定让她提前退休,不得已之下,龙冬花终于在1981年回到了家中休息。
(四)为人民继续奋斗
龙冬花退休之后并没有放弃关心人民群众,反而她还时刻关注着国家大事。当时改革开放不久之后,各个村镇都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开始过上了美好的生活,粮食的产量也比以前多了好几倍。
但就在这时,龙冬花所在的乌沙镇由于所处的地方比较落后,那些丰收的粮食一部分上交给国家,另一部分却留在家里卖不出去只能发潮。为此,当地百姓苦不堪言。看到人民遇到了困难,龙冬花想法设法联系曾和她一起工作的代表们,向中央提出了“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的建议。
最终在龙冬花的建议之下,中央注意到了这一情况,于是便指示各地政府建立国家粮库,收购农民手中的粮食以应对灾年。
后来,病重的龙冬花由于身患多种疾病,且急需住院治疗。为此,组织特别批准,龙冬花每次看病的费用都可以报销,让她能够在医院放心休养。
可龙冬花得知组织上的安排后,身体好转之后不仅不好好住院,甚至还严厉要求家人带她出院,对此,她说道:“我的一切都是党和国家给的,我不能在退休后过多地占用国家资源。”
尽管她的身体已经自顾不暇,但她还是多次上组织申请,表示:“我现在虽然退休了,可我是一名共产党员,组织上以后有任何活动,一定要及时通知我,即使有些事情我已经干不动了,不过我可以让我的儿子代我参加。”
在冬花看来,自己的一生都已经交予了共产党,所以不管国家发生了什么事,她也一定会尽一份力。
1991年,池州爆发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洪涝灾害,当时的龙冬花正在住院,考虑到灾情会影响到她的病情,组织上就没有告诉她。然而,她还是从报纸上得知了这一消息。为此,龙冬花还专门让老伴代替她去捐款,还说道:“国家遭遇自然灾害,老百姓正在受苦受难,我作为共产党员应当为国分忧。”
在龙冬花退休的二十多年间,她始终操心着人民群众,离岗不离位。病重住院之后,也始终不言不语,从来没有向国家申请过任何帮助。
2004年9月7日,龙冬花老人在池州病逝,享年75岁。她以“不要命”“的奉献精神把一生献给了人民群众,真正做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她的“不要命”精神也将永远激励着我们砥砺前行!
(来源:红色文化纪念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