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库尔班·吐鲁木 〔子夜星网站〕-amjs澳金沙门线路首页

 ·amjs澳金沙门线路首页 >> 人物 >> 永远的库尔班·吐鲁木

  

 
永远的库尔班·吐鲁木
  

 

文/巴莎·铁格斯 朱必义 李琳 原载/新疆日报 2011.12.09 子夜星网站整理编辑

 
  提起于田,很多人脑子里就会出现一个人物──库尔班·吐鲁木。尽管这位老人已经去世多年,但时至今日,他依然是于田县乃至和田地区的一张名片。

  仔细端详库尔班·吐鲁木当年留下的照片:老人的胡子和那双粗糙的大手最引人注目。他身上洋溢的朴实气息来自大地。他是一位普普通通的维吾尔族农民,在旧社会经历了很多苦难。当他翻身做了新中国的主人时,最先拥有的是一颗感恩的心。

  以一个农民名字命名的纪念馆

  于田县的道路很不错,驱车很快就能到达各个村庄。道路两边树木葱茏,这也许是因为昆仑山上的积雪融化,直接就渗入了于田大地。不过在记者看来,于田的每一块绿洲都是无数像库尔班·吐鲁木这样朴实、勤劳的农民用辛勤的汗水浇灌出来的。

  来到托格日尕孜乡托格日尕孜村,我们很快就找到了库尔班·吐鲁木纪念馆。纪念馆一侧是库尔班·吐鲁木的故居,院子里有南疆维吾尔族家家都有的高大木头葡萄架,架下摆放着供人们夏天休憩的木头床。年时已久的木头床裸露着自己历经沧桑的“躯体”。

  从光线充足的外面进入库尔·吐鲁木的老屋,好一会儿才能适应屋内的昏暗。三间房子一间套着一间,墙上钉着蓝底白花、近一米高的布墙裙。房子一角有一个陈旧的柜子,柜面铺着蓝色塑料台布。一侧还有一堵火墙……看着这一切,记者眼前浮现出一位下巴长着白胡子、带着维吾尔族小花帽的维吾尔农民的身影。记者了解到,当年库尔班·吐鲁木住的房子原本是当地一个巴依的家,解放后政府把巴依的“豪宅”分给了受尽压迫的库尔班·吐鲁木。

  库尔班·吐鲁木见到毛主席的那张照片挂在故居墙上最显目的位置。库尔班大叔的笑容就像正午尽情照耀托格日尕孜村的温暖阳光。

  纪念馆的来客登记本密密麻麻都是全国各地参观者的签名。库尔班·吐鲁木的长孙、纪念馆管理员亚森·买买提明介绍,纪念馆每月平均接待各地参观者300多人。

  纪念馆一角有库尔班·吐鲁木多次给毛泽东主席邮寄干果后,中共中央办公厅给他的回信。信的大意是给毛主席寄去的物品都收到了,办公厅代表毛主席表示谢意,同时强调按规定中央领导不可随意接受群众礼品,请库尔班·吐鲁木不要再寄东西了。但是,朴实的库尔班依然桃子熟了晒桃干,杏子熟了晒杏干,一心一意要让毛主席品尝他的劳动果实。

  纪念馆陈列柜里摆放着全国各地干部群众写给库尔班·吐鲁木的信件,写信者有机关干部、小学生,也有同库尔班一样的农民。

  库尔班·吐鲁木的后代

  2003年纪念馆建馆以来,亚森·买买提明和妻子一边务农,一边守护着爷爷的故居,也守护着爷爷留下的精神财富。

  交谈中记者得知,亚森·买买提明家有4亩地,种了包谷和小麦。三年前他还在地里套种红枣和核桃。亚森60岁的母亲已经住上了80平方米的安居房。

  纪念馆内开辟了一间放映厅,亚森很熟练地启动电脑,用鼠标点击屏幕,播放为游客准备的介绍库尔班·吐鲁木的专题片。那部专题片亚森已经看过无数遍,但从不会感到厌烦。

  平时亚森·买买提明不论去哪里,只要说自己是库尔班·吐鲁木的孙子,别人就会投来敬仰的眼神。亚森说自己出生20天后爷爷库尔班去世,5岁时父亲也离开了他。虽然对爷爷几乎没留下印象,但是能够看守爷爷的故居和纪念馆,亚森已经很满足了。因为影响他一生的是爷爷的精神。

  库尔班·吐鲁木的长女叫托乎提汗·库尔班,今年已经85岁,居住在于田县先拜巴扎镇。老人有8个子女,其中2个当了干部,6个在农村务农,他们中有4名共产党员。托乎提汗的大儿子买买提吐逊·艾沙继承了父亲的铁匠手艺,除了种地养牛,还在镇上开了个铁匠铺,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村民的怀念

  库尔班·吐鲁木的精神不仅影响了家人,也深深影响了千千万万农民。库尔班·吐鲁木的邻居叫玉山·克热木,看见他家大门敞开,记者便穿过马路前去拜访。交谈中我们得知,玉山家种了5亩地,还养了20多只牲畜,几个儿子在外打工。玉山记得,库尔班·吐鲁木家那些年总是人流不息。不管什么时候,都有农民找库尔班·吐鲁木办事和咨询,调解矛盾。还有很多农民来到库尔班家里,纯粹是为了看看他和毛主席的合影。

  出了玉山的家门,我们闻到了热馕的香味。循着这诱人的香味,我们找到了掩映在绿树丛中的一个公用馕坑。几位维吾尔族妇女蹲在馕坑顶上,有的揉面,有的加工馕坯,还有的往烧热的馕坑内壁上贴馕饼子,然后把烤熟的馕一个个挑出来。

  原来,隔一段时间,村里的妇女们会凑到一起打馕,打一次馕够吃个20—30天。71岁的肉孜汗边打馕边回忆:库尔班说的话很有道理── 一个人在地里弯腰(劳作)的次数越多,收成也会越多。

  吐尔逊汗·巴拉提对库尔班·吐鲁木也很熟悉,在她印象里,库尔班·吐鲁木一心为农民着想,不止一次把自家牛羊送给困难户育肥,帮助困难户渡过难关。而且不单给牲畜,还给饲料。

  吐尔逊汗还提到,库尔班·吐鲁木晚年时,不顾年事已高,常年坚持参加劳动,差不多每年都要给生产队积上千塔哈(口袋)农家肥,另外还从收割后的地里捡没收净的粮食,做到颗粒归仓。村里人还知道库尔班·吐鲁木的一个习惯,那就是常常去拜访村中年长的人,关心他们的生活,征求他们的意见。

  馕坑边的采访还在进行,不远处的麦田里走来一位农民。他叫克热木·吐尔迪,今年60岁了。曾经见过库尔班的克热木说:“他老人家非常重视教育,让我们好好教育后代。”

  告别克热木·吐尔迪,我们随意在村道上漫步,举目四望,一栋栋粉红色屋顶、白色墙体的安居房与那些尚未改造的土坯房形成鲜明对比,如同彩色和黑白两种照片。我们还见到了三五成群的维吾尔族巴郎,对于这些贪玩的小家伙来说,沙土地就是他们的欢乐地,渠沟边就是他们的游戏场。快乐的他们是否知道,库尔班爷爷有着怎样的童年?

  生活在变,对一个人的怀念没有变

  离开托格日尕孜村,我们驱车前往吉格代勒克巴格村。沿途是一眼望去难见尽头的葡萄长廊,葡萄架上一串串葡萄像是青白玉串珠,透亮透亮。

  我们走进一家农户,户主叫阿不都·克央塔克。今年6月,政府帮他家建的安居房刚落成,没来得及添置新家具,塑钢窗户上的贴膜也没来得及撕,阿不都一家就迫不及待搬进去了。

  村里有些安居房还没完工,几位维吾尔族工匠正在抹墙。买买提·库尔班家的抗震安居房前几年就建好了,但面积只有44平方米,今年在政府帮助下,他家的房子扩建到80多平方米。

  另一位工匠也叫阿不都,家里种了7亩麦子和玉米,地里套种了红枣。9月份阿不都的妻子去阿克苏拾了两个月棉花,挣了6000元。

  在一片林带旁边,记者还与马依米提·哈斯木聊了一会儿天。62岁的马依米提会说简单汉语。他说自己7岁的时候见过库尔班·吐鲁木。也就是那一年,库尔班去了北京,并且见到了毛主席。

  越朴实的情感越能打动人。心怀感恩的库尔班·吐鲁木凭借一腔质朴情感,不仅见到了他无比崇敬的伟大领袖,而且给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精神财富。

  (巴莎·铁格斯 朱必义 李琳)



  

amjs澳金沙门线路首页
personal website. created by midnight star .amjs澳金沙门线路首页 copyright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