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湖女侠──秋瑾-amjs澳金沙门线路首页

  ·amjs澳金沙门线路首页 >> 人物 >> 鉴湖女侠──秋瑾

 



鉴湖女侠秋瑾
 
 
amjs澳金沙门线路首页整理辑录  2005年06月26日



简介

  秋瑾(1875-1907),近代民主革命志士,祖籍浙江山阴(今绍兴市),1875年11月8日(光绪元年乙亥年十月十一日卯时生。按:另有考证生于1977年)出生于福建闽县(今福州)。原名秋闺瑾,字璇卿,号旦吾,乳名玉姑,东渡后改名瑾,字(或作别号)竞雄,自称“鉴湖女侠”,笔名秋千、汉侠女儿,曾用笔名白萍。秋家自曾祖起世代为官。父寿南,官湖南郴州直隶知州(1901年12月6日病逝湖南桂阳州任上)。嫡母单氏,萧山望族之后。瑾幼年随兄读书家塾,好文史,能诗词,15岁时跟表兄学会骑马击剑。

  秋瑾其人性豪侠,习文练武,喜男装。提倡男女平等,蔑视封建礼法,常以花木兰、秦良玉自喻。曾自费东渡日本留学,积极投身革命,先后参加过“三合会”“光复会”“同盟会”等革命组织。曾联络各会党计划响应萍、浏、醴起义未果。1907年,与徐锡麟等组织“光复军”,拟于7月6日在浙江、安徽同时起义,事泄被捕。7月15日,从容就义于绍兴轩亭口,年仅31岁。


生平事迹概略

  清光绪二十年(1894),其父秋信候任湘乡县督销总办时,将秋瑾许配给今双峰县荷叶乡神冲富绅子王廷钧为妻。光绪二十二年(1896),秋与王结婚。王廷钧在湘潭开设“义源当铺”,秋瑾大部分时间住在湘潭,也常回到婆家。这年秋天,秋瑾第一次回到神冲,当着许多道喜的亲友朗诵自作的《杞人忧》:“幽燕烽火几时收,闻道中洋战未休;膝室空怀忧国恨,谁将巾帼易兜鍪”,以表忧民忧国之心,受到当地人们的敬重。1897年6月生下儿子王沅德。

  光绪二十六年(1900),王廷钧纳资为户部主事,秋瑾随王赴京。不久,因八国联军入京之战乱,又回到家乡荷叶。次年在这里生下第二个孩子王灿芝(女)。光绪二十九年,王廷钧再次去京复职,秋瑾携女儿一同前往。

  光绪三十年(1904)五月,她毅然冲破封建家庭的束缚,自费东渡日本留学,先入日语讲习所。在日本期间,秋瑾积极参加留日学生的革命活动,与陈撷芬发起“共爱会”,和刘道一等组织“十人会”,同年秋,在上海创办《白话报》,以“鉴湖女侠秋瑾”署名,发表《致告中国二万万女同胞》《警告我同胞》等文章,倡导妇女解放,提倡男女平等,揭露清政府的腐败。十月间,参加冯自由等在横滨组织的“洪门天地会”,受封为“白纸扇”(军师)。同时结识鲁迅、陶成章等人。

  光绪三十一年(1905),秋瑾归国。经陶成章介绍,在上海认识光复会会长蔡元培。回绍兴后,结识徐锡麟,经陶、徐介绍加入“光复会”。七月,秋瑾再赴日本,报名转入东京青山实践女校附设的清国女子速成师范专修科学习。八月,在黄兴寓所会晤孙中山,经冯自由介绍加入“同盟会”,被推为评议部评议员和“同盟会”浙江主盟人。在留日学习期间,她写下了许多充满强烈爱国思想和饱满革命热情的诗篇,表示:“危局如斯敢惜身?愿将生命作牺牲。”“拚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年底,因抗议日本文部省颁布《清国韩国留学生取缔规则》,愤然于次年初率同学回国。回国前她在日本主持了蹈海殉国烈士陈天华的追悼会,她意气激昂取出倭刀,插在讲台上说:“如有人回到祖国,投降满虏,卖友求荣,欺压汉人,吃我一刀!”

  1906年3月,由陶成章等辗转介绍,到湖州南浔镇浔溪女校任教,发展该校主持教务的徐自华及学生徐双韵等加入同盟会。暑假离职赴沪,与尹锐志、陈伯平等以“锐进学社”为名,联系敖嘉熊、吕熊祥等,密商组织江浙会党发动武装起义。八月,在上海试制炸弹,不慎炸伤,险遭逮捕。同年秋冬间,为筹措创办《中国女报》经费,回到荷叶婆家,在夫家取得一笔经费,并和家人诀别,声明脱离家庭关系。其实是秋瑾“自立志革命后,恐株连家庭,故有脱离家庭之举,乃借以掩人耳目。”

  萍浏醴起义发生后,她与同盟会会员杨卓林、胡瑛、宁调元等谋在长江流域各省响应,并担任浙江方面的发动工作。到杭州后,与将去安徽的徐锡麟约定,在皖、浙二省同时发动。此时她在杭州新军中又发展了吕公望、朱瑞等多人参加同盟会与光复会。不久,萍浏醴起义失败,接应起义事遂告停顿。

  萍、浏、醴起义失败后,与徐锡麟共谋发动皖浙起义,由徐赴皖活动,自己主持浙江军事。

  光绪三十三年,即公元1907年1月14日,《中国女报》创刊,以“开通风气,提倡女学,联感情,结团体,并为他日创设中国妇人协会之基础为宗旨”。并为该报写了《发刊词》,号召女界为“醒狮之前驱”“文明之先导”,宣传妇女解放,主张提倡女权,宣传革命。《中国女报》只出版两期。

  1907年2月,此时因大通学堂无人负责,秋瑾乃应邀以董事名义主持校务,接任大通学堂督办。秋瑾以大通学堂为立足点,往来杭、沪间,运动军学两界,再次准备起义。研究整顿“光复会”组织办法,秘密草拟“光复会军制”,撰写了《普告同胞檄》《光复军起义檄》等文告,对聚集在大通学堂的革命志士和会党头目进行军事训练。是年夏,将浙江光复会员与会党群众组成“光复军”,以“光复汉族,大振国权”八字为序,编为“八军”,推徐锡麟为统领,自任协领。商定先由金华起义,处州响应,诱清军离杭州出攻,然后由绍兴渡江袭击杭州,如不克,则回绍兴,再经金华、处州入江西、安徽,同徐锡麟呼应。

  1907年7月6日(光绪三十三年五月二十六日),光复会领导的安庆起义爆发。徐锡麟以安庆巡警处会办兼巡警学堂监督的身份,暗中联络会党,约定在本年7月8日乘巡警学堂举行毕业典礼时进行突然袭击,杀掉省文武大官,占领安庆,然后与秋瑾的浙东起义军共同攻打南京。因叶仰高叛变,安徽巡抚恩铭已掌握党人名单,毕业典礼突然提前于7月6日举行,会中徐锡麟用短枪击毙安徽巡抚恩铭,会场哗然,其余文武官员慌忙逃走。徐锡麟与马宗汉、陈伯平及巡警学生百余人很快占领了军械所。但被前来镇压的清军包围,激战四小时失败。陈伯平战死,徐锡麟、马宗汉被捕。

  安庆起义失败,绍兴坤士胡道南被怀疑出卖秋瑾。

  7月10日,秋瑾已得知徐失败消息,但拒绝了要她离开绍兴的一切劝告,表示“革命要流血才会成功”,她遣散众人,毅然留守大通学堂。13日(六月初四)下午,清军包围大通学堂,秋瑾被捕。她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和严刑拷打,坚不吐供,仅书“秋风秋雨愁煞人”以对。

  7月15日(六月初六)凌晨,秋瑾就义于绍兴城内古轩亭口。

  1908年(即光绪三十四年),生前好友将其遗骨迁葬杭州西湖西泠桥畔,因清廷逼令迁移,其子王源德于1909年(即宣统元年)秋将墓迁葬湘潭昭山。1912年,湘人在长沙建秋瑾烈士祠,又经湘、浙两省商定,迎送其遗骨至浙,复葬西湖原墓地。

  1930年,于绍兴轩亭口建立了秋瑾烈士纪念碑。

  对于为推翻满清专制帝制、创立民国而英勇献身的女中豪杰秋瑾,孙中山和宋庆龄都曾给予很高的评价。1912年12月9日孙中山致祭秋瑾墓,撰挽联:“江户矢丹忱,感君首赞同盟会;轩亭洒碧血,愧我今招侠女魂。”1916年8月16日至20日,孙中山、宋庆龄游杭州,赴秋瑾墓凭吊,孙中山称:“光复以前,浙人之首先入同盟会者秋女士也。今秋女士不再生,而‘ 秋风秋雨愁煞人’之句,则传诵不忘。”后人辑有《秋瑾集》。


  附子女概况:

  秋瑾生有一子一女。子王沅德,字仲瀛,又字重民,生于湖南湘潭由义港。曾就读于长沙岳麓书院,上海正风大学毕业,曾任汉口《江声日报》社长,先后当过教员、校董,经营过商业、棉纱业、矿业,当过湘潭电灯公司董事长,1955年3月任湖南省文史馆秘书,同年5月病逝,终年58岁。王沅德生有两个女儿,长女家栋、次女家梁。另有养女玉琳、养子孝敏。

  秋瑾女儿秋灿芝,母赴日时4岁,托人照管,7岁时母就义,后由人送回湖南,途中几乎冻饿死。由姨母秋珵抚养长大,承母志豪侠,文武全才,有母遗风,誉称“小侠”,1928年先后留学美华盛顿大学,纽约大学,学成归国后,曾任航空学校教授及编译。誉称“东方之女飞将”、“中国第一个女飞行学家”,名传遐迩。1953年去台,写成《秋瑾革命论》出版,1967年12月16日病逝于台湾。
  

  ---相关链接---
  秋瑾诗词集


 
 

amjs澳金沙门线路首页
personal website. created by midnight star. amjs澳金沙门线路首页 copyright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