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何林璘 卢义杰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7年06月26日 子夜星网站整理编辑
6月23日上午,北京南三环自然大厦的513a室,面对两名工商人员的突击检查,正在办公的北京怡康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怡康健公司”)负责人坚称该公司与北京华珏达科贸有限公司没有任何关联。
这家被急于撇开关系的华珏达公司,便是曾促使伪专家刘洪斌登上省级电视台的重要渠道之一。据统计,三年间,这名“专家”以九个不同身份出现在河南、西藏、青海、东南、吉林、黑龙江等多个省级电视台的养生访谈类“节目”里,推荐了近10种“药品”。
事实上,刘洪斌只是“神医”广告卖药乱象的冰山一角。为了“招揽广告生意”,曾将神医虚假广告送上省级电视台播出的北京央广联合传媒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央广联合”)的工作人员对记者称,该公司属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此,央广内部人士予以否认。
三年间,“专家”刘洪斌以9个不同身份出现在河南、青海等多个省级电视台的养生访谈类“节目”里,推荐了近10种“药品”
6月23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出通知,要求立即停止播出“苗仙咳喘方”等40条违规广告。同日,工商总局也发布通知,部署全国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依法查处违规广告。
一份公开的判决书载明,怡康健公司是由华珏达公司实际出资人张元坤出资,以其外甥邵瑞的名义设立,接受华珏达公司的分线业务,从事电视购物销售。
中青报记者调查发现,就在前述两位工商人员突击检查的办公室隔壁,该公司的客服们还在运用百变的话术,向电话那头的消费者推销一种针对糖尿病的保健品。
销售商客服自称健康专家
6月23日上午,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以面试者的身份来到工商注册信息中华珏达公司登记的地址——自然大厦513a室,却发现如今在此办公的是怡康健公司,华珏达公司不知去向。同一栋大楼里,曾被这家电视购物公司用来发货的901室也已大门紧锁。
记者拨打了网上公开的华珏达公司电话,拨通的却是怡康健公司办公室的座机。该公司接电话的工作人员坚称怡康健公司与华珏达公司没有任何关系。
记者发现,该公司工作人员时不时进出的515室,便是该公司话务室,屋内声音嘈杂,电话不断。
其中一名客服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目前他们正在推销的“保健品”专门针对糖尿病,客服向顾客自称健康专家,推销该产品。
就在两位工商人员突击检查的办公室隔壁的515室,该公司的客服们还在运用百变的话术,向电话那头的消费者推销一种针对糖尿病的保健品。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何林璘/摄
据该客服透露,每个客服会在入职时先接受两到三天的话术培训,首先要了解amjs澳金沙门线路首页官网上产品的广告信息,从产品功效到成功治疗的病例,都会在培训中教授。
而产品治愈案例的真假,该客服并不了解。“怎么说话都已经写好了,就按照话术单来念。培训完,要求我们练话术练个一天半天,不能照本宣科,要能灵活应对顾客的问题。”
该客服告诉记者,他们每人每天分配十几到二十条热线电话,即打进400热线的电话都会被该公司记录下来,分配给这些客服进行回访和推销。
“按照模板,一开始自称健康指导老师,了解对方的病情,介绍我们治疗成功的案例,要跟amjs澳金沙门线路首页官网上的内容一致,顾客都能看到,这样就更能相信我们。”如果顾客有购买意向,客服可直接线上下单,“推销出去有提成,签一万元的单会有几个点,两万元又会有几个点。”
记者发现,华珏达公司多名负责人曾因销售假药被判刑,而刘洪斌便被包装成其中一款“假药”的祖传秘方传承人。
2016年11月8日,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人民法院对华珏达公司及公司实际出资人张元坤、管理人员张丽霞、张伟等销售假药罪作出一审判决。
判决书详细披露了华珏达公司及相关人员通过电视购物包装、销售假药的全过程。
判决书显示,自然大厦写字楼的513a、515和901室便是华珏达公司的经营办公地点。同样由张元坤出资的怡康健公司,接受华珏达公司分来的电视购物业务,在同一栋大楼的1011室。
2014年7月,华珏达公司购入湖南岳阳今华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御医风湿痛走珠给药器”、贵州奢香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清椿堂药王风痛方活络祛痛酊”这两款产品。两家药厂提供给华珏达公司的,还有一整套产品的“推广宣传锦囊”——产品的资质、话术单和广告宣传片。
经张元坤安排,华珏达公司的马娟涛将两款产品的话术资料和广告片下载下来,组织公司的客服学习,“并结合话术进行自我培训”。
马娟涛、张丽霞等人将患者经电视广告中400热线打入的电话,分别分线给华珏达公司各区长、组长。公司客服以“健康顾问”“养生顾问”等名义按照广告宣传片的内容、结合话术向患者销售“御医风痛方”和“药王风痛方”,称两种产品为药品。
为了“增加可信度,提高销量”,华珏达要求客服宣传推销时要跟广告内容相一致。而事实上,这两款产品具体是什么产品,这些客服自己都不清楚,“公司当做药品来卖,员工就当做药品来宣传”。
门诊收费收据以假乱真
不仅是热线电话中蒙骗消费者的缜密话术,“神医”“神片”的产生背后也已形成一条成熟的流水线。
据前述判决书,为销售“御医风痛方”
“药王风痛方”两款产品并从中牟利,华珏达公司的人员形成了分工明确、环环相扣的链条,相关人员分别负责联系购买、获取推销话术及广告宣传片、联系广告公司通过电视台播出、培训客服并下达任务、与物流公司合作安排发货。
张元坤出资从药厂购买两款产品后,还安排人员将药厂传来的产品资质和广告宣传片等,传给央广联合公司和中视蓝海(北京)影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视蓝海”)两家广告中介公司审核,并联系地方电视台播出。
经这两家广告中介公司,两款产品登上甘肃卫视、河南卫视、山东教育电视台等电视媒体,以《御医健康汇》和《药王养生汇》等养生“节目”的形式进行宣传。在节目中,两款产品分别化名为“御医风痛方”和“药王风痛方”,非药品都被包装成了神奇的“药品”。
在《药王养生汇》中,刘洪斌以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分会委员的身份出现,成了“药方风痛方”的祖传秘方继承人,在她的描述下,
“药王风痛方”神乎其神,可以“给骨头吃药”、成功治好患者的风湿骨病。但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回应,这个虚假广告的表演者连中医医师资格都不具备。
两档虚假广告中,华珏达公司的两个400热线电话都被放在显著位置,诱导患者打入电话购买。
针对打入400热线询问产品的客户,该公司客服一一进行话术推销。有购买意向者,客服可随即在线下订单。该公司的物流负责人张伟,则在每天下午下班后将客服所记录的订单表发给物流公司发货。
为了让客户相信产品的药效,该公司就连发货时也会采取欺骗手段。
需要药品收据的客户,都会收到该公司提供的“北京市门诊收费专用收据”,上面还加盖有“北京市门诊收费专用章”和“北京生物工程健康管理中心收费专用章”。事实上,这些收据是公司从提供快递纸箱的纸箱厂买来的。
该公司物流负责人说:“如果客户需要收据,我们就将产品的价格打印在收据的中草药一栏上,随货发给客户,客户看了会更加相信。”
一系列的非法操作为华珏达公司牟取了巨大利益。判决书显示,仅2014年7月到8月,华珏达公司通过快递公司对外销售的御医风痛方约474万元,药王风痛方约195万元。
广告商承诺可打擦边球
从药厂到广告公司、再到电视台,“神医”出演的“神片”的播出离不开这些环节间的相互“协作”。
近日广电总局和工商总局对虚假专家访谈广告的关注,已引起了药商、广告公司甚至地方电视台的警惕。
记者分别联系了在前述案件中为华珏达公司提供一整套话术、虚假专家广告片的生产厂家——湖南岳阳今华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和贵州奢香药业有限公司,两家公司均表示已不再提供需做广告宣传的药品。
促使前述“药王风痛方”等“神药”广告在电视台播出的中视蓝海公司负责人段继文也向记者表示:“我们现在早就不做这个业务了。”
但依然有广告公司以“打擦边球”的形式制作播出这类广告。曾助“御医风痛方”成功登上省级电视台的央广联合的工作人员向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透露,“专题类广告片现在不太好做,审核也不太好过,现在我们基本上是打擦边球。”
那么,这些虚假药品的访谈广告到底是如何登上这些省级电视台的呢?
央广联合工作人员称,拍专题广告片,不仅可以拍成单纯介绍产品的那种硬广告,还可以“做成偏公益性质的片子”,或者做成看起来不太像广告的“软广”,“具体怎么拍,看你们的需求。”
当记者以药商身份希望做节目访谈类广告时,这名工作人员表示,公司可以提供一整套的服务,只需要药商“出一个专家和产品”,“剩下的我们都可以搞定,比如找场地,找人员来演,包括所有摄像准备和拍摄。这些对我们来说都很容易。套餐有套餐的价,各个档次都不一样,就看你要什么了。”
对方还表示,广告具体投哪个台、哪个时段,都可以根据排期自己挑选。“不仅是河北台,我们全国地方台都有,我把刊例表发给你,你自己挑。”
当记者问到该公司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有无关系的时候,对方直言:“我们是央广旗下的”。
工商资料显示,北京央广联合传媒投资有限公司的控股股东为一家民营合伙企业,而非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此外,该公司股东同时注册了央广联合健康管理公司等4家名字中带有“央广”字样的公司。
据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内部人士透露,央广传媒发展总公司才是央广唯一的产业经营平台,由央广100%控股,旗下的全资公司和控股公司中,并无“央广联合”或与其相关的公司。
一些广告中介公司与省级电视台广告部的“暧昧”关系,让这些“神片”在省级电视台的播出有路可寻。
记者联系到上海一家广告中介公司。记者以药商身份,表示希望该广告公司帮忙制作一期访谈式广告并在河南省级频道播出,这名广告中介负责人表示:“我问问那边(电视)台里能不能去直接拍摄,要是不能的话我们再找别的广告公司拍。”
记者注意到,刘洪斌以北大专家身份出现的广告片《唐通5.0》曾在河南有线电视台播出。
记者以做广告的名义联系到河南有线导视广告部相关负责人,对方表示“可以做10到20分钟的专题广告片”。但提及想做访谈类广告,对方则表示:“不做专家访谈类广告。我们对广告内容的审核还是很严格的,我们也要先审核你们产品的资质,对广告内容也要审核,广告法有要求的。”
尽管工商及广电部门愈发严格的执法管理,让一些地方电视台收紧了对广告内容及广告产品的审核,但不同电视台“松紧不一”的审核标准,总能让广告中介公司找到“神片”播出的门路。
当记者询问前述上海广告中介公司“现在能否在省级台播出访谈式广告”时,对方并未立刻给出否定答案,而是表示“其实不同台的审核标准松紧不一样,我们要先看一下排期,还有片子怎么样”。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何林璘 卢义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