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管家”吴连登讲述毛泽东生活秘档-amjs澳金沙门线路首页

 ·amjs澳金沙门线路首页 >> 毛泽东专题 >> “第一管家”吴连登讲述毛泽东生活秘档

 



“第一管家”吴连登讲述毛泽东生活秘档
  
  
资料来源于网络 子夜星网站整理编辑

 


  晚年的毛泽东有位鲜为人知的管家——吴连登,毛泽东时而称他“同志”,时而称他“我那盏不灭的灯”。吴连登是江苏盐城人,从1964年开始他担任毛泽东的管家,直到1976年9月,毛泽东遗体送到纪念堂,他陪伴着毛泽东度过了整整12个春秋。
  


  1961年在中南海颐年堂,作为一名普通服务人员,吴连登第一次见到了毛泽东。那时他19岁,是个刚刚从乡下进城的毛头小伙。第一次给主席端水,吴连登感觉自己的手都有点颤抖。

  1964年国庆,天安门城楼大厅。

  “主席,您要找的吴连登同志来了。”毛泽东的护士长吴旭君领着吴连登,向正坐在沙发上抽烟的毛泽东报告。毛泽东望望吴连登,对他笑笑说:“我们见过,就是那个盐城人嘛!”原来,早在1960年,吴连登就由家乡调到中央办公厅服务处,分配在人民大会堂工作。这个19岁的毛头小伙,个头不高、开口就笑,洋溢着穷人家孩子那种勤快和淳朴。久而久之,毛泽东也就记住了这位盐城人。

  “我请你到我家里帮帮忙,行不行啊?”毛泽东商量的口吻很随和。

  “我……我……做得不好,要请主席……多批评。”毛泽东摆摆手:“我那里要说事情多,有时也真的多,有时也没有多少事情。”

  “我一定好好工作!”他立即保证。

  吴连登到主席家“帮帮忙”的头几年,仅是做一些杂务:搞搞卫生,收拾收抬主席卧室的衣物啦,整理整理主席的图书啦,再就是管理主席家惟一的杂品房,也就是吴连登所说的“仓库”。

  说来令人难以置信,这个“中国一号仓库”,比今日县委书记们的储藏室还要寒碜。一没金银首饰,二没豪华服装,更没有外国元首赠给毛泽东的任何一件礼品。“仓库”里排着几只木柜,里边放着这样四部分物品:一是毛泽东的旧衣旧鞋旧袜和几套供换洗的衣服;二是毛岸英的一些书籍及衣服等遗物;三是江青的一些衣物;四是一些很小的布头、破毛巾、小球毛线等。

  吴连登是1968年担任毛家管理员的。他要负责管理毛泽东、江青的工资及日常支出;他要负责毛泽东的衣食住行,保证安全;他要跟随毛泽东巡视大江南北,不离左右;他要管理江青和孩子们的家务杂事……

  他刚到主席家,就听毛泽东说:“我们相互之间要称同志。这种感情比什么都深。”平素有事,毛泽东总是一口一个“吴连登同志”,江青则叫他“管家的”。按主席家家规,李敏、李讷等叫他“叔叔”。


  寻找毛泽东的遗产

  一般人印象中“管家”总是最忙的,而退了休的“管家”还是忙得找不到人,这就很少见了。而吴连登这个昔日毛泽东的“大管家”就是这样一个人。

  因为我们编纂《毛泽东读书集成》的工作原因,我们联络吴连登,几次都因他太忙,没有空闲时间,一直未能见面。终于,电话那头传过话来:“明天下午我要出差,这样吧,明天上午你们到西直门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供应处等我吧,我到那儿办完事,咱们就在那儿聊,好吗?”总算可以与这位繁忙的大管家碰头了。

  1964年吴连登调到主席身边工作,1968年正式担任毛家管理员。

  第二天上午,我们如约而至,终于见到了主席“那盏不灭的灯”。

  我们见面的办公室里,有一幅很大的毛主席画像。虽然吴老师已经退休,但是忙碌于各项事务,整个人显得充满了活力,因而从外表看他要比实际年龄显得年轻的多。

  吴老师是一个雷厉风行而又和蔼谦逊的人,当他听完我们关于《毛泽东读书集成》项目的情况介绍后,显得格外激动。吴老师说,作为主席的大管家,他最清楚主席的家底。在主席的家产中,实在是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既没有金银珠宝,也没有古董珍藏,最最珍贵的东西就只能是他的藏书了。那些藏书还不是一般意义上收藏的图书,主席基本上全都读过那些书,许多书籍还被主席反复阅读,并留下了主席大量的批注。所以这些藏书既是人类文化精华的瑰宝,也是主席智慧的珍贵遗产。由于各种原因,现在许多主席的藏书和一些物件都流失了,所以,我现在做的工作中一件很重要的任务,就是在社会上寻找那些曾被遗失的与主席相关的物品,其中就有主席的藏书。这些年也取得了不少成果。

  吴老师兴奋地向我们介绍了许多他发掘寻找到的一些民间收藏家,在他们那儿可以看到许多主席宝贵的藏书,这为我们项目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很好的资讯。

  与吴老师聊天非常轻松愉快,我们从主席的家产聊到主席的饮食习惯、生活习惯、读书习惯,聊到主席自己生活的艰苦朴素,聊到主席对待身边同志的热忱。吴老师说,主席最宝贵的遗产是他的精神财富,他的思想影响了千千万万中国人,现在仍然有许多人都很怀念他。

  吴老师指着身后那幅毛泽东的画像对我们说,看到这幅画像了吧,这可不是一般的画像,是一位企业家朋友投资一百多万,请人专门创作的用彩沙所作的画像。这是一件蕴含着人们对主席深厚感情的珍贵收藏品。

  中午,吴老师和我们一起用餐,他说:“我来负责点菜,你们负责吃,但不能浪费。”吃饭的时候,吴老师告诉我们主席要求身边工作人员用餐要养成节约习惯,每顿饭都要吃完,不能浪费。若一顿饭菜没吃完,下一顿在量上一定要减半。在吴老师的监督下,我们也把桌上的饭菜打扫得干干净净,最后结账我们五个人花了不到一百元。我不禁感叹,主席艰苦朴素、反对浪费的作风,在这位大管家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应我们的请求,吴老师帮我们联系了华国锋。由于下午5点多钟要出差,吴老师赶在去飞机场之前,亲自陪我们一起去拜会了华国锋。

  吴老师匆忙而充满激情的身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位毛泽东昔日的大管家,现在仍然在为发掘和整理毛泽东的文化遗产而奔忙。我忽然觉得,我们所编辑的《毛泽东读书集成》也正是在发掘和寻找毛泽东的遗产,这也是我们民族最宝贵的文化遗产。


  揭密毛泽东的日常开支


  “毛泽东的家好管也不好管,即便是精打细算也常常让人捉襟见肘。”

  虽然身为国家主席的管家,但吴连登的手头从来没有宽裕过。

  吴连登从1964年到1976年毛泽东去世,一直在毛泽东家里管这个家,毛泽东的家要说好管也好管,毛泽东一分钱不拿,也不过问你怎么花。要说不好管,该花钱的地方,必须花,毛泽东买盒火柴、买包手纸都要花钱,一分钱都不少花,他在外面喝一杯茶吴连登都要去结账的,在大会堂也一样。毛泽东的工资原来是610元,后来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毛泽东带头把自己的工资降下来了,404.80元,江青的工资是243元,他们的每一分钱都是从吴连登这儿支出,他们俩实行aa制,每个人有一本明细账。

  毛泽东有几大项开支。吃饭,100元左右,包括他请客,如民主人士,他的民主人士朋友特别多,请黄培炎、章士钊等这样的客人都是毛泽东自己掏钱。另一个开支是抽烟,每个月将近100元,还要有几十元的茶叶。那时李敏、李讷上学,费用都从这边出。原来一个孩子一个月15元,随着物价的上涨,提高到30元,花起来很严格,这个月花多了,要从下个月扣回来。江青有一个姐姐叫李云露,也是30元,从毛泽东这里支,她有时帮毛泽东缝缝补补。

  另一个大项开支,是房租、水电、家具租用费,包括孩子的、江青姐姐的、江青的,一个丰泽园的房租都是毛泽东出,江青不出。毛泽东的家具都是租来的,这些费用每月84元左右,冬天要交取暖费30多元,一共是120多元。

  还有一笔开支,是老家来人,有经济困难要补贴的,有来看病的,他们的交通费,吃饭费,走时还要给一点。所以钱很紧张,吴连登说这个家不好当。钱不够用,怎么办呢,只好从稿费中开支。毛泽东的稿费是单独管理的,吴连登要用时得打报告,后面附上账单,一笔笔,清清楚楚,毛泽东签上字,吴连登才能到中央特别会计室去取钱。

  毛泽东有两项花费:吸烟和喝茶。

  他吸烟比较厉害。有时一天要吸两三包熊猫牌香烟,每月烟钱至少得几十元。这在当时是一项不小的开支。70年代初,毛泽东改抽雪茄。生产雪茄的烟叶由北京卷烟厂选配料,用白纸和浆糊糊成一盒盒,毛泽东抽得津津有味,有时候一边看书一边就一根接一根地抽,一天下来要两三包。过量的吸烟,使得晚年的毛泽东咳嗽,气管发炎。医生出于健康原因建议少抽或不抽烟。谈何容易!他毕竟抽了好几十年啊,开始身体很不适应,就时不时地从茶几上拿起雪茄,闻一闻,放下;又闻一闻,又放下,终于狠了狠心,将烟灰缸、火柴盒统统收起来,以惊人的毅力于1975年成功戒烟。

  毛泽东喝茶同样吓人。每个月他要喝1斤多甚至2斤多茶叶;又得从他的工资中支出30多元。

  毛泽东每年还有一笔不菲的支出。早在共产党创建初期,时任国民政府教育总长的章士钊曾借给他几百块银元,资助革命事业。毛泽东谨记心间,进城后每年春节的前两三天,他都要亲派秘书前往章府送上从个人稿费中取出的2000元,年年如此,一直坚持到章老在香港逝世。

  在吴连登的记忆中,毛泽东很少请客,偶尔为之时,几乎是清一色的民主人士及同窗好友,没有请过共产党的各级干部。当然,也有例外。比如在丰泽园开会到深夜,他会说:“今天会开晚了,吴连登请大家吃饭——面条一碗。”只要听到他发话,吴连登等顿时忙里忙外,将一碗碗炸酱面或打卤面端了上来。“你们吃你们的,不影响开会。”毛泽东望着众位战友吃着面条,接着说话。不用说,这顿面条,毛泽东会坚持在他的伙食费里支出。

  1972年,李讷生下了儿子效芝。她的工资仅有几十元,要买柴米油盐、要请保姆、要买奶粉,再怎么省都不够。其父早有现矩,孩子们参加工作,拿到工资,他就不再补贴。他的理由是:“人民给了你待遇,你就自己安排自己的生活。”

  从来没向父亲伸过手要钱的她束手无策了,只好找张耀祠求助。张耀祠觉得,李讷的要求合情合理,就写了张条子请毛泽东批准。毛泽东问后,不觉动了情,说:“不要批了,你说该给多少钱?”张耀祠哪好说个准数,就说:“这回李讷开销小不了,给个几千块吧。”毛泽东这次出手大方,同意从稿费中给8000元。吴连登没有将这8000元全部给李讷,担心她万一用过头,再开口要就难了。他以李讷名义存进银行5000元,交给她3000元。

  很明显,毛泽东几乎每个月都要“拉饥荒”。吴连登不得不过一段时间就得给他写个报告,并当面汇报收支情况。毛泽东总是挥挥手,意思是不用说了,然后画圈批准从其稿费里提出1万元来补贴家用。

  吴连登管毛泽东的家12年,在这12年里,毛泽东买书就花了8000元,所以他手里的钱一直比较紧张,但不管怎么说,首要的任务是毛泽东吃饭,要保证老人家的健康。毛泽东从来不吃补品,不吃山珍海味,就是一日三餐,从他一生的吃饭上也可以看出他是人民的领袖。他有个小灶,他对他的家里人说:“小灶是人民给我安排的,你们都无权享用。”他的女儿、姐姐,都和别人一样到中南海的食堂排队打饭,他们家一个星期团聚一次,周六晚上团聚,毛泽东的子女不是那么好做的,毛泽东严格要求他们。每次吃饭时,在社会上听到什么要讲给爸爸听,读了什么书也要讲出来,如果毛泽东有看法就交流一下,紧接着布置任务,还要读什么书,下个礼拜再来讲。这顿饭一般吃的时间比较长。

  毛泽东吃饭四菜一汤,一个荤菜,一个鱼是必须的,一个半荤半素,一个全素。毛泽东有两难,吃饭难、睡觉难。你不叫他,他不吃饭,文件没看完,他不放下。你说:“主席,吃饭了。”“等一下。”他还跟你商量:“再等一会儿吧。”你不能干扰毛泽东的思路,这一等就没准了,菜就凉了,又不能反复热。后来专门订做了瓷器,盘子上碗上加个盖,保温,也卫生。后来有人传言毛泽东有专用的瓷器,其实不是那么回事,他捧一天的书了,手很累,所以他的碗要轻。毛泽东原来用的碗都是景德镇的,有一次他说:“我们湖南有个醴陵,那个地方的瓷器很不错。”吴连登很快订了醴陵的瓷器,他们让最好的工匠来制作,一个碗重124克,很轻很薄,透明的,里外有花,以红为主。毛泽东第一次拿这个碗很高兴:“这好啊!”乡情啊!毛泽东很爱他的家乡。

  毛泽东吃饭跟国内外形势也有关,吴连登每天翻大参考,一有大事,以素为主,这时毛泽东吃不下饭,荤的肯定不行。

  毛泽东喜欢吃鱼头,另外喜欢吃鱼杂、鸡杂,如果中南海打了大鱼,吴连登就去买来,把鱼头弄下来,鱼身子再去卖给食堂,吴连登就这么管理,一分钱不能浪费。毛泽东爱吃小鱼小虾,爱吃肉皮,他没有补过钙,吃得很简单,有时他们说:“主席,加点菜吧。”“我吃这个很好了,很多人还吃不饱饭哩。”他说,“中国不缺我毛泽东吃的,但如果我拿了国家的不花钱,部长们、省长们、村长们都可以拿。”他用自己的行为形成了廉政的作风。他没有一杯茶是不付钱的,吃的用的,都是照价付款。困难时期是怎么渡过的?跟老百姓一样,谁能想到毛泽东的腿也肿?他不吃肉,有一次上了点肉,毛泽东发脾气。毛泽东也有供货本,布票、油票,北京市民是多少,毛泽东就是多少。他的粮食定量17斤,如果有余下,就给孩子们补贴。为什么困难时期能渡过,毛泽东就是这样过来的,这就是人民的领袖。

  送给毛泽东的礼品很多,吃的用的都有。这些礼品吴连登不可能不给他看。他每天晚上要出来散步,换空气,吴连登就把这些礼品摆上,写上数量给他看,吃的东西数量多的送到食堂去,再把钱给人家寄回去。数量少就送给司机班,或是别的地方。没有一次听说是送给李敏李讷的,没有一次。那时,录音机、手表,金手表,瑞士的、罗马的,很稀罕,还有金银首饰,看着也喜欢,谁不喜欢呢?他的孩子也会过来,拿起来看一看,然后再放回去,从来没有拿过。重要的礼品一律送到中南海礼品库。礼品如果要用,要打借条。

  说一个借条的故事。1945年以前,毛泽东没有手表,重庆谈判时,一下飞机,郭沫若一看毛泽东没有表,为了让毛泽东掌握好谈判的时间,他就把自己的表从腕子上摘下来,毛泽东欣然地戴上了,这块表一直用到1969年,这个表越走越慢,有一天毛泽东说:“吴连登这个表要拿去修修了。”吴连登就向汪东兴借一块表,给毛泽东暂用,汪东兴从礼品库中拿了块金表,毛泽东说:“借东西要打个借条,这块表修好了再还回去。”借的表用了两个月,就还回去了。

  在毛泽东的仓库里,最好的东西是他出访苏联时的大衣和帽子,那是他再高级不过的东西了,但是从出访回来就从来没穿过。20多平方米的仓库5个柜子,毛泽东3个,江青2个,还有一个小的放的是毛岸英的东西,仓库大量是旧东西,他的内衣好多都是缝缝补补的。他的仓库里没有棉被,进城以后他就没有棉被。天热一个床单,春秋天两床毛巾被,冬天3床毛巾被,叠在一起,睡觉时一拉。毛泽东的毛巾被最多的打了75个补丁,补丁用的都是旧毛巾。太旧的不行,太硬,新的也不行,厚度不一样,几乎哪一条毛巾被上都有补丁。毛泽东的袜子大多都是身边工作人员补,补的针脚就大一些,他们就动员毛泽东买点新的放着,要不接见外宾,一拉裤腿,针脚就露出来了。毛泽东有一件毛衣,还是在延安时江青织的,袖子短了,再接一块。最后送毛泽东到八宝山时,打开毛泽东的衣服,吴连登都哭了,都是旧衣服,这就是一个国家执政党的毛泽东啊!

  毛泽东的床上有样东西一直放着,是他长征时带来的毛毯,毛泽东的床是木板床,一半堆着书,他躺在床上办公,靠在背板上太硬,就垫着那条毛毯,工作人员要换他不让换,他是不能忘了革命成功来之不易。

  毛泽东第一是严格要求自己,一个大国养不起一个毛泽东?他事事节约,他说这么大个国家,不能有半点浪费。丰泽园院子旧,墙上大量掉皮,有一次没跟他说修了,他生气:“要花钱的地方太多了,怎么花在这个上面?”毛泽东抽烟多,火柴用的多,吴连登跟他12年,没见他用过一个打火机。他讲礼貌,从来不冲着别人划火柴,都是朝里划,这半边用完了,再用那半边。打扫卫生时就把旧的扔了,他一看新的就问:“旧的哪儿去了?”他说:“那盒子还是好的嘛。”吴连登就明白了,就去买散的装上,再用毛笔把磷刷上,他一看:“哎,这好!”他吃饭时,饭掉在桌上,他拣起来放在嘴里,还说:“农民们现在很苦哩!”他真是人民的领袖,70多岁时有病了,还惦着让人到门头沟去了解煤矿工人是不是工作条件好了,矽肺病是不是少了。

  毛泽东严格要求子女,要他们好好学习,做好人,做好事。中南海的人都对他的孩子们印象特别好。毛泽东对他的孩子们说:“在我身边工作的都是我的同事,是你们的叔叔阿姨。”现在李讷见吴连登还叫叔叔,吴连登说快别叫了,我比你还小呢,“那不行,这是我爸立下的规矩。”她们出去跟老百姓一样,看电影两毛钱照样交,另外,毛泽东不叫,他的孩子从来不到厨房吃一顿饭,他的孩子真好!现在她们都是自食其力,没有做官。
 



毛泽东晚年的“管家”吴连登近照



 
 

amjs澳金沙门线路首页
personal website. created by midnight star. amjs澳金沙门线路首页 copyright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