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古今诗词 话重阳习俗〔文/张倩〕  -amjs澳金沙门线路首页

  品古今诗词 话重阳习俗〔文/张倩〕  -amjs澳金沙门线路首页
 
 
 
  
·amjs澳金沙门线路首页 >> 文学频道 >> 品古今诗词,话重阳习俗


   

品古今诗词,话重阳习俗


  

文/张倩 2019年10月07日 来源:光明日报 amjs澳金沙门线路首页整理编辑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今天是农历九月初九,是一年一度的重阳节。《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曰重阳,也叫重九。重阳节是一个承续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节日,因其文化内涵,成为文人墨客们钟爱的题材,关于节日的习俗从诸多诗词中也可见一斑。

  插菊花、佩茱萸

  品读和重阳节有关的诗词,发现处处可见“菊花”。从黄巢的“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到白居易的“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从杜牧的“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到范成大的“看了十分秋月,重阳更插黄花”,不难看出,观赏菊花、头插菊花是重阳节的重要习俗。菊花在中国古俗中,有长寿之意。

  除菊花外,茱萸也是重阳节必不可少的一种植物。茱萸有“辟邪翁”的绰号,人们在重阳节这天佩戴上茱萸,以辟邪求吉。最知名的诗句当属唐代诗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一句“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北宋词人秦观在《摸鱼儿•重九》中也有写到:“聊摘取茱萸,殷勤插鬓,香雾满衫袖。”

  饮菊花酒、品重阳糕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饮菊花酒是重阳节的重要风俗之一。

  所谓菊花酒,并非简单拿菊花泡酒,据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所载“以九月九日日未出前,收水九斗,浸曲九斗”可知,在重阳节黎明时分,人们便采摘含苞待放的菊花,掺杂在黍米中浸曲酿制,直到次年重阳“瓮满好熟,然后押出,香美势力,倍胜常酒”,才能酿成真正的重阳菊花酒。

  曹丕曾在重阳节赠送钟繇几束菊花作重阳下酒之用,“谨奉一束,以助彭祖之术”(《九日与钟繇书》)。秦观在重阳节之际曾因缺少一壶酒不禁发问:“凝思久,向此际,寒云满目空搔首。何人送酒”(《摸鱼儿•重九》)。很多年以后,陆游则在漫步于成都重阳药市时忆起南郑军中岁月后喝醉:“何事又作南来,看重阳药市”(《汉宫春•初自南郑来成都作》)。

  除了饮菊花酒外,吃重阳糕在重阳节必不可少。吃重阳糕,在古代称为“食饵”,或“食蓬饵”。魏晋人所作的《西京杂记》中言“食蓬饵以祓妖邪”,看来汉魏百姓认为重阳节吃重阳糕,可以祛除“妖邪”之物。宋代“理学名臣”魏了翁在《贺新郎•九日席上呈诸友》中就提到过重阳糕 “糕诗酒帽茱萸席”。宋亡之后,重阳糕还成为宋朝遗民追忆的故国之物,像宋代诗人丘葵在元初的一个重阳日曾写下诗句“浮蚁共伴今日醉,食糕空忆太平时”。

  登高

  “糕”与“高”同音。登高与吃重阳糕一样,也是古代民间重阳节的一项重要风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通过描写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尽现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悲怆之感;又如卢照邻的《九月九日登玄武山》中的一句“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抒发了诗人登高远望后心中浓浓的思归情怀。

  可见,重阳节也是秋思生发的时节。像我们耳熟能详的那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把诗人王维内心深处的佳节思亲情结一吐为快;“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一首《醉花阴•重阳》,写出了李清照对在外游学丈夫的思念之情,幽怨凄清,缠绵悱恻。

  敬老

  时光易逝,传统不老。重阳节自古就是中国人祈求长寿的节日,因“九九”与“久久”同音,人们会在重阳节之际表达对老年人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美好祝愿。1989年我国把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定为老人节,2012年修订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敬老爱老已成为重阳节的时代新内涵。

  “人生易老天难老” 。每个人都会慢慢老去,我们今天善待老人,就是善待明天的自己。

  白居易留有诗句“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希望老人们可以与众“少年”在一起,不觉孤寂、苍老,仍然充满青春活力。毛泽东主席在《采桑子重阳》中也曾写到的“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老年人的夕阳红生活也更应如此,活出自我、活出精彩。

  值此重阳佳节之际,祝愿天下所有的老人健康快乐、幸福长寿。

  
(光明网 张倩)


  

 
 

 

  
amjs澳金沙门线路首页
personal website. created by midnight star .amjs澳金沙门线路首页 copyright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