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洋 2019年07月19日 来源:光明日报 amjs澳金沙门线路首页整理编辑
她,是一个坚忍的30后。她出生的时候,北京还叫北平,那时的旧中国饱受战乱摧残,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经历了八年抗日战争和三年解放战争,终于在1949年10月1日,人民当家作主了!她说她当时特别开心,因为她知道这不仅仅是北平改叫北京这么简单,更意味着中华大地四万万同胞迎来了新的中国!之后,她不甘于做家庭妇女,响应党的号召,白天工作,晚上读书学习、相夫教子。然而,随着丈夫心梗突然离世,她原本艰苦快乐的生活被打破了,那一年她40多岁。但她没有被灾祸打倒,没有放弃工作,也不同意改嫁,就这样一个人拉扯着5个孩子,生活在一间8平方米的小屋里生活。后来,她很快从痛苦中走出,因为工作努力被任命为家属连连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这个家庭第一个共产党员。随着五个孩子成家立业,她的生活越来越好,退休后还积极参加街道居委会的义务执勤,为社会贡献着自己的光和热。
他,是一个不甘平凡的50后。他出生在河南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那时的农村很穷,祖上一辈又一辈的人在这里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吃着地里种出来的干硬的白薯干,喝着压水机里压出的苦涩的黄河水。他不愿意像祖辈一样,在这个小山沟里生活一辈子,他要读书学习。他每天一大早都要走5里地的路到县里上学,在学校里他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但那时国家还没有恢复高考,他坚持要到更大的地方去闯,于是毅然选择了当兵,成为这个家庭第一个军人。部队是座大熔炉,进来一身铁,出去满身钢,在这里他学到了许多做人的道理、生活的常识以及先进的文化,更加坚定了他去大城市闯荡的决心。复员后,他到北京的一个机关当司机,生活条件一下子改变了,住进了简易楼,吃上了食堂的饭菜,喝上了自来水。但他并不满足,上班时间努力工作,业余时间参加自学考试。后来,他考上了大专,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工作中也得到了提拔,退休后还在积极参加社区党组织的活动,但最让他自豪的是,他的家乡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也变得越来越好。
他,是一个有些“偏执”的80后。他出生在北京的一个小胡同里,从小和姥姥一起住在大杂院,房子是一间8平方米的公房,厨房是用石棉瓦围成的,去公共厕所要走十分钟。胡同生活让他学会了很多生活技能,下雨天房子漏雨教他学会了铺油毡;冬天要储存蜂窝煤教他学会了砌煤池子;房顶上总有老鼠咬教他学会了糊顶棚;像买菜、做饭、换煤气、简单的电工、修自行车等都不在话下。但对他来说,最重要的是姥姥教会了他做人要善良、勤俭,父亲教会了他做事要认真、不放弃。他很“偏执”,不管是学习还是和胡同里的小朋友做游戏,他都要争第一。也正是因为这份“偏执”,让他在小学、初中、高中都能够成绩优异,并顺利考上大学——他成为这个家庭第一个大学生。在大学里,他依旧努力学习,要求进步,毕业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其实他当时的入党动机特别简单,只是因为姥姥是党员,要向姥姥学习。但姥姥告诉他:“小时候教导你要做个好人,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现在你长大了,入党了,仅仅如此是不够的,要做一名合格的党员,时刻牢记自己的身份,要为我们的国家去奉献。”
如今,30后躺在病床上还在收看十九大,50后退休了依旧通过报纸电视关心国家大事,80后在平凡的岗位上努力工作。这个80后就是我,30后是把我从小带大的姥姥,50后是永远对我严厉的父亲,这就是三辈人的平凡故事。三辈人见证自己的成长、奋斗和入党的过程,也见证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取得的辉煌成绩。
后来,家里有了第四代,我的孩子于2015年出生,暂且叫10后吧。看着他每天享受着一大家人的照顾,体验着各种高科技产品的服务,我真是羡慕。四辈人齐聚一堂,让我想起了老舍先生笔下的“四世同堂”,只是这里再也没有了“千里刀光影,仇恨燃九城”的破败旧中国,有的是在中国共产党正确领导下的阖家团圆的新中国。我为我的家庭而骄傲,我为我的祖国这70年的成绩而骄傲,我为生我养我的民族而骄傲。
(作者:李洋 中国剧协机关党委办公室 原载《光明日报》2019年07月19日
09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