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王阳明《祈雨辞》·译注〔璞如子〕 -amjs澳金沙门线路首页

 
 
 
  
·amjs澳金沙门线路首页 >> 子夜卷宗 >> 子夜文集 >> [明]王阳明《祈雨辞》·译注

 
 
 

[明]王阳明《祈雨辞》·译注

原文/〔明〕王阳明 译注/璞如子 amjs澳金沙门线路首页

 
  【原文】

祈雨辞

正德丙子南赣作①

  呜呼!十日不雨兮,田且无禾②。一月不雨兮,川且无波③。一月不雨兮,民已为痾④。再月不雨兮,民将奈何?小民无罪兮,天无咎民⑤!抚巡失职兮,罪在予臣⑥。呜呼!盗贼兮为民大屯,天或罪此兮赫威降嗔⑦。民则何罪兮,玉石俱焚?
  呜呼!民则何罪兮,天何遽怒⑧?油然兴云兮,雨兹下土⑨。彼罪遏逋兮,哀此穷苦⑩!
 
 
  【注释】

  ①祈雨辞:古人祈祷降雨的告天书。 正德:明武宗年号。 丙子:干支排序的纪年。正德丙子,即明武宗11年,公元1516年。
   南赣:即赣南,指赣江上游,今江西南部地区;因宋代分设南安、虔(赣)州两个行政区,故简称“南赣”。当时王阳明任巡抚南赣都御史,正值“南赣盗乱”。
  ②呜呼:文言感叹词。 兮:语气助词,多用于“骚”体辞。 禾:禾苗。
  ③川:河川。 波:河水流动之波。
  ④痾:古同“疴”,病。 为痾:指患病,出现疾病。为:成,蒙受。
  ⑤无:不要。 咎:归咎,罪责。
  ⑥抚巡:“巡抚”本是一官职,在此将二字倒过来,是为了强调这个官职的责任与性质,是“安抚”与“巡察”的意思。 予臣:我这个做臣子的。
  ⑦当时正值连年的“南赣盗乱”。屯: 此读 zhūn ,苦难,灾难。 罪:此指问罪。 赫威:赫赫天威。 降嗔:降怒,此指予以责罚。
  ⑧遽():仓猝,忙于。例“闻恶不可遽怒”〔《从政录》明·薛瑄〕
  ⑨油然:盛兴貌。《孟子·梁惠王上》:“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 兹:通“滋”,滋润。
  ⑩彼罪:此指“盗乱”之罪。 遏:遏阻。逋:逋慢,延迟、迟缓。遏逋,此指不及时遏阻“盗乱”之罪。“遏逋”一词的类似用法,如“愿陛下遏逋慢之原,杜解弛之渐。”〔宋·秦观《治势下》〕不同于“以遏逋卒”。(注:逋卒,指逃兵)  哀:为……而悲哀、怜悯。 穷苦:此指穷苦百姓。


  【译文】

  天啊!十日不下雨,田里就没了禾苗。一月不下雨,河川就要断流。一月不下雨啊,百姓就已被疾病煎熬。若再一个月不下雨,百姓该如何是好?小小的百姓本无罪啊,苍天不要降罪于民!若是我在安抚巡察上失职,其罪只在我一人之臣。天啊!盗贼已成为百姓的大患,苍天或可问罪这一事端,并以你赫赫天威来降怒于他们。而百姓何罪之有啊,却非要善与恶同归于尽?
  天啊!百姓何罪之有,苍天发怒何必如此草草?请速速兴起云雾,让甘雨滋润下方田土。盗贼之罪不能及时遏制,我为之悲哀的是百姓的穷苦!


  【译注感言】
 
  祈雨辞,是古人祈雨仪式上供宣读的告天书。王阳明这篇《祈雨辞》百余字,寥寥数语,情恳意切。且不说古人叩天祈雨之祭是否灵验,此文倒让我们感受到了真切的世道之乱及百姓之艰难。当然,于词句中,亦可领略王阳明的为官为人:“小民无罪兮,天无咎民!抚巡失职兮,罪在予臣。”在仅见的古人祈雨辞中,敢如此问天领责的其实不多;处于当时年代,若非廉洁为政,问心无愧,避之尚且唯恐不及。如清代“昭灵宫祈雨词”,可谓通篇荒诞,一堆废话。
  王阳明的文才武略卓越超群,其人品也是有史可赞。正如其临终之际,学生问其遗言时所答:“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2013.01.31


  --- 相关资料 ---

  
明·王阳明 (1472-1529)

  王阳明(1472-1529),名守仁,字伯安,因筑室于故乡阳明洞中,得号阳明子,故皆以阳明先生尊称之。明宪宗成化八年,生于浙江余姚。父王华,明成化十七年辛丑(1481年)状元,王阳明随父移居绍兴。弘治十二年(1499),王阳明进士及第,授刑部主事。正德元年(1506)以兵部武选主事疏救科道言事官戴铣等人,遭刘瑾陷害,谪贵州龙场驿(在今贵州修文)驿丞。五年刘瑾伏诛,起为庐陵(今江西吉安)知县。后迁考功郎中,擢南京太仆寺少卿,进鸿胪寺卿。十一年擢右佥都御史,授南(安)、赣、汀、漳诸州巡抚,行十家牌法,选民兵,镇压大庾、乐昌、郴州农民起义。明正德十四年(公元1519年),率吉安知府伍文定等平定明王朝宗室宁王朱宸濠叛乱。嘉靖初,拜南京兵部尚书。论功,封特进光禄大夫、柱国、新建伯。后因功被忌,辞官。在家乡余姚还有绍兴一带讲学。嘉靖六年,诏以原官兼左都御史,两广总督兼巡抚,镇压大藤峡起义。两广役后,因肺病加重,上疏乞归。嘉靖七年十一月廿九日(1529年元月9日),卒于江西南安(今江西大余)归途舟中。隆庆初,赠新建侯,谥文成。
  王阳明一生谦谨廉明,非但精通儒家、佛家、道家,而且能够统军征战,堪称一位全能大儒,万历十二年被奉祀于孔庙。其于哲学思想理论方面,是心学发展之集大成者。认为“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心是天地万物的“主宰”。在伦理道德修养方面,提出“致良知”。认为“良知”每人都有,“满街都是圣人”,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照着良知去做,去“致”良知。由此进一步提出“知行合一”观点,不同意把“知行”分开看成先后的关系,认为“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其“知行合一”说,一方面强调道德意识的自觉性,另一方面强调道德实践。晚年把思想归结为“四句教”,即“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由此引起王门后学理解上的分歧和争论,但其思想流行达150年之久,形成阳明学派,在明代影响极大。阳明心学虽然起过某种冲击圣贤偶像的积极作用,但空谈心性之风流行,也影响了明中叶以后学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著有《传习录》《大学问》《阳明先生文录》等,后人辑有《王文成公全书》三十八卷传世。

  
 
  

 

 

  
amjs澳金沙门线路首页
personal website. created by midnight star .amjs澳金沙门线路首页 copyright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