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启功先生的拓砚之趣 |
|
文/侯刚 来源:中国文化报 2013年11月19日 子夜星网站整理编辑 |
沈尹默临中秋帖砚
康熙用过的砚
启功先生在数十年的笔墨生涯中,曾使用或鉴赏过许多好砚、名砚,对喜爱的砚,也偶有收藏。先生还有一大爱好,对自己喜欢的砚即使当时无钱购买,也要借来手拓砚影,以备日后观赏。几十年来,先生所拓名砚无数,集合起来有数十方之多。
先生早年曾收藏过两方古砚,一方是康熙皇帝用过的小端砚,长不过十一厘米,宽约为九厘米,砚背刻有砚主的铭文:“一拳之石取其坚,一勺之水取其净。”先生就取“坚净”二字,把自己小小的卧室兼书房命名为“坚净居”。另一方是雍正皇帝用过的“玉音”端砚,他也十分珍爱,经常与友人一起观赏把玩。一九七八年,改革开放初期,辽宁省博物馆征集文物,他共捐出收藏的文物十九件,其中就有这两方古砚,为此事曾致函辽宁省博物馆馆长、老友杨仁凯说:“舍下存文物数件,都成‘包袱’,既蒙尊馆慨予收存,真可谓‘存殁均感’,存者小弟,殁者乃先人及乡贤也。”
在上世纪四十年代,先生使用的是一方极普通的小砚,没有作何雕饰,是九厘米乘十三厘米规矩的长方形,因柔润,发墨快,他很喜爱,每日陪伴他读书、写作,他特请恩师陈垣先生题写了铭文:“简靖堂,启功用功之砚。”这方砚凝聚着励耘老人和先生间“信有师生同父子”的深厚情谊。
上世纪七十年代之前,先生生活坎坷,经济拮据,虽见到许多喜爱的砚,却无力购买收藏,但是遇到具有研究价值的好砚,就设法拓出砚影珍藏。多年的精心收集,已集有二十多方古砚的砚影或铭文。这里仅举几例,陈垣先生收藏有一方大昕题“灵岩山馆”砚。大昕,名钱大昕,字辛楣,号竹汀,是清代著名的历史学家。启功先生向老师借来,拓了砚影收藏,并作短跋:“钱竹汀题毕秋帆砚,励耘书屋藏,启功拓识。”
启功先生一生喜爱郑板桥诗书画,平时多有搜集,在琉璃厂庆云堂见紫琼道人砚,即借来拓影并作跋曰:“紫琼道人小砚,铭文及边款俱郑板桥书,花间堂诗抄紫琼自序,亦板桥书也,此砚见于庆云堂碑帖店,拓存此纸,启功记。”紫琼道人,名允禧,康熙皇帝之子,因得紫石端砚,十分喜爱,即自号紫琼道人。
有一次,启功先生在琉璃厂海王村闲逛,忽见一方砚台,色泽墨润,气度不凡。启功先生拿起来仔细端详,砚侧刻有“刈田作”字样,因不知刈田为何人,先生拟作考证,随即借来拓砚影以备考察,可见先生做事的细心认真,先生跋曰:“海王村所见,有旧匣题曰宋坑砚极发墨,刈田不知何人,手拓此纸。留供考索。启功记。”
启功先生还有一方砚台,是沈兼士先生所赠沈令昕镌刻的沈尹默临中秋帖砚,启功先生为此砚作跋:“此沈尹默先生于砚背上临中秋帖,公子令昕手镌,笔法刀法俱臻妙境,兼士所贻藏之箧中,殆近十年,今兼翁已归道山,检箧见之,怅然识此,己丑五月,启功。”启功先生在辅仁大学任教时与沈兼士先生是同事,天天见面,先生尊为师辈。沈尹默先生是兼士胞兄,因而与启功先生也有过往。启功先生还讲过尹默先生的小故事,很有意思:“尹默先生原名君默,他自己说‘君还得用嘴说,就把口字去掉叫尹默’,后来他就一直写尹默。”
先生爱砚,看重的不是华丽的雕饰,而是讲究实用,这从他题写过的许多砚铭中可以得到证实。他使用过一方平池焦白砚,就曾作铭:
“正透焦白,虚心发墨。余地回旋,以守其黑。”这首诗赞美小砚的砚池宽敞而发墨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