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画鉴藏之宋代的《岁朝图》 |
|
文章来源:新民晚报 2013年02月17日 子夜星网站整理编辑 |
宋·赵昌《岁朝图》
“岁朝”,是指阴历的正月初一,也就是我们通常谓之“年初一”、“春节”。在这一岁之始,人们为了祈求新的一年平安吉祥,往往喜欢在厅堂挂一些“岁朝图”,图上画的象征平安祥瑞的花卉器物,在这寒冽萧瑟的严冬,给家宅带来明媚温煦的春意。这民间的风俗,始于唐代,起先不过是一些仕绅、文人在大年初一将金石、书画、古董等雅玩之物精心摆设于临窗的案几上,渐渐地也有将这些物品勾染成画挂壁,意在祈福纳祥。至宋代,这民俗流行宫廷内外,宋徽宗每逢春节将临,乃命其图画院的画师们描画冬季不能见到的花卉禽鸟,陈列宫中,以增添岁朝的喜庆气氛。此后,岁朝图的内容逐渐扩展,经明、清而至近现代,大至文房器物,小至灯笼、鞭炮、果蔬等日常生活用品,都成为图上的吉祥物,日益成为一种雅俗共赏、意蕴丰厚,融诗、书、画、印于一体的画种。
流传至今的最早的《岁朝图》,是现藏台北故宫[微博]博物院的北宋画家赵昌、董祥的作品。
赵昌,字昌之,广汉(今属四川)人。生卒年不详。擅画花果、草虫。初师滕昌祐,亦效徐崇嗣“没骨”法。他常在清晨晓露未干时,围绕花圃写生,自号“写生赵昌”。当时盛行厚彩重色,但他的上色却是匀薄明润,因而获得“妙于傅色”的美誉。宋真宗大中祥符年间(1008—1016)名重一时。其《岁朝图》纵103.8厘米,横51.2厘米,绢本,设色。图以实地写生的构图,画湖石、立石两座,前后茂密地穿插了茶花、长春、水仙及梅花,勾线一丝不苟,硃砂、胭脂、白粉的花色,石绿填叶,而以石青衬底,构图整肃,色彩明艳,极其富丽堂皇,正适合宫廷挂壁。图左有“臣昌”款。
董祥,开封(今河南开封)人。宋神宗熙宁(1068—1077)年间为翰林待诏。工画花木,尤擅画玻璃瓶中的杂花折枝。其《岁朝图》纵115.2厘米,横44.3厘米,纸本,墨色。图右下作者自署:“崇宁改元(1102)秋七月董祥写”。图绘一花盆,栽灵芝两株,旁一花瓶,插松、梅、茶花,案上还有百合两颗。画上有明代娄坚题词:“写生惟花草最难,而瓶花更难。盖生动之气,全在枝叶掩映,横斜欹侧,乃能尽其天然之妙。而瓶花则既无根柢,又乏照应,欲以杂卉相骈而如出一手,非深明偏反之态者不能下一笔。……”而董祥以一个宫廷画师,却在其晚年选择纸本、水墨来描画《岁朝图》,真深悟化工造物之妙者矣。
北宋画家·赵昌简介
赵昌,字昌之,剑南(今四川成都)人。生卒年不详,主要活动于北宋前期。他性格爽直高傲,刚正不阿。时州伯邵牧争求笔迹,但他不肯轻予。
赵昌师事滕昌祐,以画花果著名。滕昌祐重视写生,善于傅色,“以似为功”,这些特点都被赵昌继承了下来,并有所发展。据《东斋记事》记载:“(赵昌)每晨朝露下时,绕栏槛谛玩,手中调采色写之,自号写生赵昌。”他作折枝极有生意,着色能达奇妙,兼工草虫,不以形似为能,而以传神为佳。其画设色明润如新,笔迹柔美,造型准确。“形似”、
“逼真”,更是后人对赵昌作品比较一致的看法,但评价各不相同。
欧阳修将赵昌的花果和李成、巨然的山水并提,称为“近世名作”。苏轼反对有形无神,然而却对赵昌画的花赞赏备至,认为可以与徐熙相提并论。而米芾则对赵昌的艺术表示鄙视。这些各不相同的评价本身就足以说明赵昌的画在当时有很大的影响,分歧的意见实际上是不同艺术见解的反映。赵昌的创作,在北宋花鸟画的发展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这一点是谁也不能否认的。
《宣和画谱》著录赵昌的作品154件,其传世作品有《写生蛱蝶图》、《岁朝图》等。这幅《岁朝图》由《石渠宝笈续编(御书房)》著录。
此画色彩浓丽,有极强的装饰性。画中梅花、山茶、水仙和长春花,以朱砂、白粉、胭脂、石绿画成,再用石青填底,显得富丽堂皇,绚烂夺目。其构图尤其特殊,以湖石和繁密交错的花朵,布满整个画面,除了画幅的左下角露出的地面之外,其余的边和角均作封闭式处理,丝毫不留空隙,把观者的视线完全拉进画面里,使人产生一种繁花似锦的美感体验。
《岁朝图》是典型“重傅彩而不重墨骨”的风格。图上有赵昌的名款“臣昌”二字,但其笔墨、画风及苔石坡草等的画法,却不似宋代风格。宋郭若虚在《图画见闻志》中曾提及,南唐宫廷中有被称为“铺殿花”的绘画作品,为宫院挂设之用,必须位置端庄,骈罗整肃,多不取生意自然之态。而此幅作品的构图命意正与之相吻合,可视作为延续此一风格的作品。
《岁朝图》浓丽而又静谧的色彩、真实而又充满幻想的构图,对于我们今天花鸟画的创作具有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