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退休院长:原来的医改就是“逼良为娼” |
|
原题:退休院长一语惊人:原来的医改就是“逼良为娼”
来源:世界参考 北京论坛 2016年01月07日 子夜星网站整理编辑
如今的医院怎么样?官方与民间看法大有差异,但有一个共识,那就是看病难、看病贵,病人到医院,只有任凭医院宰割的份,所以医患之间纠纷不断、医院腐败案件层出不穷。那么,为何出现如此情况呢?一位退休的深圳公立医院副院长一语惊人:“医院落到今天的局面,医德医风败坏如斯,就像‘逼良为娼’一样啊!”
许多人都看到了,医疗腐败林林总总,医患纠纷此伏彼起,其“原罪”就是此前失败的医改。认识不到这一点,针对医院的任何措施都只是治标,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本来应该是救死扶伤的医院和医生,现在却是医德不再,腐败不断,医患双方都不满意。最近,深圳市专门在卫生医疗系统掀起廉政风暴,就足以说明,至少在深圳医疗系统的腐败已经十分严重,这些年深圳医疗系统确实发生了许多震惊全国的医患纠纷大案。表面上看来,根源在于医德缺失和管理失当,而实质问题是政府强行将医院推向市场,90%的经费医院自筹,使得医院由公益性变为营利性。
自从1985年医改以来,政府对公立医院的拨款逐年减少,现在只剩下10%,90%
的经费要靠医院自筹。一位退休的深圳公立医院副院长说:“这10%
就像天秤上那最后一根稻草,把医者父母心的传统彻底破坏了,巅覆了很多东西,也引发了很多问题。”公立医院本身就有公益性质,但公益是要政府买单的,10%
的拨款实际是宣布政府不再为公益买单了。这位老院长分析说:“政府放弃了自己的责任,落得一身轻松,但医院更没能力为公益买单了,得先求生存啊,于是就常见到医院因患者无钱而见死不救的情况,社会上都骂医院和医生冷血,眼里只有钱,可有多少人知道医院和医生的辛酸和难处呢?”
医院要生存和发展,就不得不从患者身上下功夫,而能让患者掏钱的,一是药,二就是设备。各科室为了多卖药,就各施奇招,比如开大处方,设法让你小病大养等等。医院再进些高级设备,无论毛病大小,先让你在这些设备上一通检查,检查一次就得花上数百上千。医院在创收、增收的压力下,就不得不把目光盯着患者的口袋。随之,大家都朝钱看了,收红包就成了行业潜规则。医院里掌握药品与设备采购大权的头头脑脑,自然成为腐败的重灾区,采购什么药品,购买什么设备,以至每一个岗位都找到了捞钱的办法,形成了“救死扶伤、一切向钱看”的奇特怪状。
退休院长说:“在医院内部,一些产生腐败的部位和人员,是外界无法想象得到的。”他说,内地有家医院的网络中心主任,掌握该院his系统的最高权限,既能看到前台界面的内容(如病区医生站、护士站、门诊医生站、电子病历等),也可以看到后台数据库的内容,通过数据库他可以掌握全院各个病人的用药情况等。不少药商瞄准了这一点,就向他购买“信息”,几年就捞了上百万。这样的细节,外人怎么可能知道。
时下,药口集中招标采购很时髦,殊不知这也是假像。一位药商透露,“药厂就算中标,医院也不一定就会采购你的药,因为中标企业一般同时会有几十家,医院选择余地很大。所以得活动,前后得过多道关口,少一关都不行。”首先要向主管院长示好,确保自己“脱颖而出”费用标准:5000—20000元。其次要让相关科室主任拿到好处,药剂科主任、药剂师、统计员、会计都得打点。第三是给医生好处,开什么药、开多少药,医生说了算。药商深有感触地说:“医院是片江湖,水很深,是江湖就有规矩,就有三山五岳,八大门派,七十二洞,三十六堂口,还有好多大小码头,你药品想进来,就得逐个去拜,去交买路钱。”这些买路钱最后都会摊进成本,由病人买单。
由于医药双方结成了利益同盟,于是就有力量左右医药市场。为何高价药销售得很好,低价中标药却无人问津?原因在于医院与药商赚头太小,一些临床普药品种由于价格低、差价小,医院不用或者少用,药厂就不生产,销售企业也不经营,从而退出了市场,使老百姓买不到也用不上低价药。这样,就使得药品价格虚高,看病贵的问题越来越严重。
这位退休副院长坦言,他在医改前的公立医院也工作过,现在的情况让他很痛心,“抓几个人进去无法治本,关键要从制度上入手。”他说,“医疗改革的商业化、市场化的走向,完全违背了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基本规律,才会导致种种社会怪象。”“如果说这些都是以前医改失败的后遗症,那么应该从未来新医改中寻求治本之道。”
看来,让医院回归公益的本位,政府为公益事业买单,斩断医药之间的利益链条,才是根本之策。
尽管人民意见再大,政府绝不会再为医院买单了!
--- 相关链接 ---
·钟南山谈自己的锻炼与健康
|